焦虑在中医中并没有对应的名词,但其症状和表现常被归类于“心悸”、“不寐”、“惊悸”、“怔忡”、“虚烦”等病症范畴。中医认为,焦虑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、脏腑功能失调,特别是心脏和肝脏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。以下内容将从中医的角度对焦虑进行探讨。
中医对焦虑的认识
心悸
心悸是指自觉心跳或心中慌乱不安的症状,常伴随着焦虑不安的情绪。中医认为心悸多因心血不足或心阳虚弱,导致心脏功能失常。
不寐
不寐即失眠,是指患者不易入睡或睡眠质量差,常伴有焦虑、烦躁等症状。中医认为失眠多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。
惊悸、怔忡
惊悸是指因惊恐导致的心悸症状,怔忡则是指无明显诱因的心悸,两者都与心脏功能异常有关,常伴有焦虑不安。
虚烦
虚烦是指因阴虚火旺所致的烦躁不安,常伴有心悸、失眠等症状,与焦虑情绪关系密切。
焦虑的中医病因病机
情志因素
中医认为,情志即情绪,七情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)过激可致脏腑功能失调。焦虑往往与怒、思、恐等情志因素关系密切,如长期思虑过度、恐惧不安等,都可能导致心血耗伤或心神不宁。
脏腑功能失调
焦虑与中医的心、肝、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。如心血不足、心阳虚弱可导致心神失养;肝气郁结、肝阳上亢可影响心神;肾阴亏虚、肾阳不足亦可导致心肾不交,进而引发焦虑。
气血阴阳失衡
焦虑还与气血阴阳失衡有关。如心血不足、肝肾阴虚导致的阴血亏虚,或心肾阳虚所致的阳气不足,都可能引起心神不安,从而产生焦虑情绪。